较为精确地说,古代的慧艘挛鲚五更天指:03:14-05:24,二更天指:20:45-22:55。
五更
五更是将一夜时间平均分为五份,每份一更。每更又分为五份,每份为一点。整更击鼓,逢点鸣钟。因为昼夜长短的季节性变化,所以不同季节更点长度也是不同的。同时,一夜定义不用日出日落算,而用日落后二刻半到次日日出前二刻半这段时间。
其中100刻=1天,合1刻=14.4分钟。
古代夜间时间划分如下:
一更起18:36
二更起20:45
三更起22:55
四更起01:04
五更起03:14
晓起05:24
日出06:00
扩展资料:
古代夜间时刻别称:
一更(初更)指戌时,称为黄昏。
二更指亥时,称为人定。
三更指子时,称为夜半。
四更指丑时,称为鸡鸣。
五更指寅时,称为平旦。
影响
古代中国社会使用“更”作为计时单位,大致为现代计时单位里的2小时。尽管现今社会已经停用“更”这个计时单位,但现代语言里依然会使用从“更”衍生出来的计时单位。现今的语言中经常会使用“黄昏”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傍晚时份。
成语里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装成“三更半夜”)是从上述的“三更”演变出来的。“半夜三更”一词于元代作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和元代作家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里首次出现。这句成语到现代依然被广泛使用。
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