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而言,BAC水平与驾驶性能的影响表现为:
很多人会说,你胡说!某次,我都喝的酩酊大醉,甚至喝断了片(BAC通常需要高于0.13%),不一样开车回家了,尽管不记得车停放在哪里,第二天起来找了半天。
的确。即使BAC达到甚至高于0.1%,甚至0.2%(酒驾标准的10倍,醉驾标准的3倍),虽然身体很多性能受损,但是,一般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仍可以保留,仍有可能进行驾驶。
但是,研究也发现,人只要沾酒,BAC甚至低到0.001~0.009%,酒驾标准的20分之一到2分之一,人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就会受损。
注意力分配能力是个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心二用”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驾驶高速行驶的机动车中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比如,过路口,或两三辆车交汇的关键时刻。
现实中,经常说某个路段是危险路段,尽管设置了限速和安全提示等安全措施,也无法避免这些“魔鬼三角”车祸频发。原因就在于这些路段往往会发生需要驾驶员需要相当高度的注意力分配能力,通俗说就是需要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脚好得好使麻利”。
而人只要沾酒,就会影响这种能力。
当然,随着BAC的升高,更多的脑功能和身体机能受抑制,驾驶能力更大程度受损。
比如,当BAC达到0.02%,不仅注意力分配能力进一步受损,多数人开始出现困倦。这就是我国加BAC达到0.02%定为酒驾的道理。
当BAC达到0.08%,人的判断、记忆和自我控制能力全面受损,身体平衡、协调、精细操作能力,以及视力听力全面损害,驾驶中对车速和车距的估计能力也下降,因而,驾驶能力全面严重损害——这就是即使对酒驾最“宽容”国家,BAC达到这个标准仍被视为违法的原因。
关于喝酒后酒精吸收、代谢的研究非常充分,大多数研究得出相当高的一致性结论:
对于1个70公斤体重,胖瘦适中(酒精的水溶性决定它分布在含水量高的瘦体重,而不是脂肪组织)的男性,空腹状态下,“一口闷”(15~20分钟)喝下含14克纯酒精的饮料,约30到60分钟后,BAC达到最高浓度,可达0.02%。
因此,美国相关机构把含14克酒精的任何含酒精饮料定义为一个标准杯。
由于身体内酒精的分布容积(即总水量)是一致的,因而每继续喝下1个标准杯,BAC就会累加0.02%。
就是说,只需要1个标准杯就能喝出酒驾,4个标准杯就可以喝出醉驾。
1个标准杯是多少酒?1标准杯与常见种类酒的对应关系如下:
对普通啤酒(酒精度为5度),恰好是1标准易拉罐(355毫升)。如果是50度的白酒,只需要35克,即7钱;或者1两(50克)35度低度白酒。
就是说,具体到普通啤酒。只需要1易拉罐,BAC最高值就可以达到酒驾标准。
1瓶500毫升普通啤酒,含酒精20克,相当于1.43个标准杯。空腹“一口闷”下后约60分钟,BAC最高可达0.029%,超过酒驾标准近50%。
重要的是,开车安全并不是为了警察,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首先是为了自己和最亲近的人。
BAC只要高于零,就会对某些驾驶技能产生影响。饮酒驾驶,没有最低安全剂量标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应该停留在需要经别人提醒的教条,而应该是每一个人必须恪守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