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明寺初建于南朝,距今已经1500余年了。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寺内前院还有一株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方法/步骤
1、大明寺寺宇依飞凤山塬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南逐吴哉姆可观太白积雪,西可见西岐後河,北可瞻法门寺真身宝塔,东有隋文帝泰陵相对。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芟坳葩津,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唐会昌三年(843)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而无栖灵宝塔。1980年,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大明寺僧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兴建。1988年,大明寺主持僧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择址奠基,仪式隆重,并立石为记。
2、在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的偏东位置上,也形成了一个南北中轴线的建筑群体,它就是以鉴真纪念堂正殿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群体,设计精妙,构制完美,堪称近今建筑的精品。鉴真纪念堂由陈列室、门厅、碑亭、正殿四部分组成。
3、西园亦称御苑、芳圃,位于平山堂西侧,故名。原塔院西廊井旧址。清乾隆元年(1736)汪应庚筑,乾隆十六年始修。咸丰年间(1851~1861),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2~1874),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重修。清末曾有修缮。
4、平山堂位于大明寺西侧的“仙人旧馆”内,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初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时欧阳修任扬州知州。咸丰年间毁于兵火。现存建筑为同治九年(1870)方浚颐重建。民国4年(1915),运使姚煜重修,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953年、1979年、1997年进行了大修。面南而建,五楹,七架梁,硬山屋顶,西南设卷棚,北有短廊与谷林堂相接。宋庆历中欧阳永叔守扬州时,筑堂于蜀冈,因此得名。岁己巳偶游江都,登此堂,凭栏远眺,江南诸山齐在眼底,月挂树颠,花迎四座,洵登临之大观也。因取欧阳公遣人折荷行酒载月故事,敬书数字,以志游踪。
5、九曲池在万松岭外水塘处,有双峰云栈、九曲亭(后又称“波光亭”)等景,今均不存。待月亭在第五泉北侧。亭为六角重檐,小瓦竖脊,攒尖顶,面南设一小门,东与黄石假山山洞相通,周边设八边形观景窗4个,亭内设圆石桌1张、圆石凳4张。檐间面南悬黑底、白字“待月亭”匾额,为扬州著名书法家魏之祯所书。
6、登塔拍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以远观到观音寺,满眼的绿色养眼。
7、大明寺主殿的建筑和里面供奉的佛像与其它寺庙没神魔鲍冢侔哒差别。只是后院供奉鉴真大师的殿区别较大。是一个单独大院,建筑是灰白色调,房屋建筑向日本式的。大殿里鉴真坐像栩栩如生。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鉴真很想说湫鲆胪去日本传经授道,曾6次从海上去日本,都因天气海浪的原因没能成功。后来鉴真眼睛瞎了,但他还念念不忘东渡日本的事情,最后终于成功了。他把中国的佛教,先进的手工技术,农业耕种技术传授给了当时落后的日本。日本人受益匪浅,很崇敬和爱戴他。鉴真晚年很想回到祖国,但没能成行。鉴真去世后,以当时的日本技术无法保存他的遗体。日本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他的遗体上用麻布包裹了7层,干后拿下来,这样复制了鉴真的原型,又便于保管和供奉。现在这尊麻布原型坐像被作为日本的国宝,供奉在国家文物收藏馆。现在大明寺里的这尊坐像,跟日本的那尊坐像是一样的,是复制品,在重量上稍微重一点点。塔院旁边看见了一个素斋馆。味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