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方法/步骤
1、长城的分布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2、长城的建造: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暧夺硗怎七八世纪开始,谮燥寻寒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由于中国历史上每一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的政治势力范围都不相同,因而每一次修筑的长城也都并不在一条线上,所以长城的起止和长度也都不一样,秦、汉、明、金等朝代的长城都达万里或万里以上。总共加起来,其长度在十万里以上,又因其方位或东或西或南或北,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公元前七世纪就开始建造用于军事目的的烽火台,春秋战国时将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各国之间的称“互防长城”,为抵御北方游牧人的称“拒胡长城”。秦统一中国,取结各国拒胡长城,“起临挑,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经汉代和明代维修增筑,留存至今。长城保证了中原的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边关各族的交流。明代完善了长城防守制度,分全线为“九边十一镇”,镇下为“路”和“关”,直到每座敌台和烽火台,层层相属。镇和关都有城,设在沿线交通要道,著名者如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古北口、雁门关等 春秋:远在秦始皇以前,长城就已经开始修筑了; 秦汉:秦始皇时代的万里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古长城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明:明王朝在它存在的二百多年中,差不多一直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
3、长城的建造工艺长城能为百姓带来这么多的利益,在修建时必然是付出巨大的努力,当时没有水泥,考虑到自然气候和地势的原因,必须要使用一些特殊坚固的材料,这样才能承受起各种环境考验。在和泥土的时候,人们将一些柳絮芦苇等纤维植物加进去,让土更加的黏稠,使得石块和石块之间的更加的缝合。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就是糯米,糯米的黏性非常高,将它加在泥土中,增加了黏性,而且糯米干燥后会非常的坚硬,不容易被雨水腐蚀。糯米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但是在当时糯米是百姓的粮食,大家自然不会用粮食修建城墙,可见秦始皇为了长城的修建付出多少的精力。正是因为这么大的努力,所以才能我们的长城历经两千多年依旧屹立于此。
4、长城的历史沿革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始修于燕王,历史长达2000多年。长城发展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燕赵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二个朝代:1)秦始王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2)是汉朝修筑的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1万里以上。长城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冰道运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