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装修 购物 美食 感冒 便秘 营销 加盟 小吃 火锅 管理 创业 搭配 减肥 培训 旅游

评曾奇峰的家庭教育观点

时间:2024-10-24 20:21:32

看过一篇在网络上流传蓓嫁踵狠甚广的关于曾奇峰老师阐述精神分析(原文是深度心理学,这是一个中国人造出来的名词)通俗应用的文章,其中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观点引充全煲镆起了我的关注。实事求是地讲,有些观点的结论不错;有些推理过程莫名其妙;有些内容我不敢苟同,感觉背离常识。

曾老师的观点是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演绎出来的,而精神分析本身就是一个没落的理论。

在中国的心理专家中,精神分析流派占主流。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国心理咨询事业与美英的差距,台湾萧文教授说大陆心理咨询平均水平与美英相差20年,其中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在中国,大多数咨询师还停留在谈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上边,而这些在美国恰恰已经不是很受重视了。举了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美国有60%的心理咨询师以精神分析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到了90年代末,以精神分析为治疗方法的比例已为20%不到,而且基本上是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在用。”(参见目前中国大陆的心理咨询状况与国际相差20年)。精神分析在美国已经不是一个主流的流派,这其实是一个实践检验的结果,效果不好的疗法自然逐渐被越来越少地应用。参考我的博文;我和艾里斯眼中的“精神分析”。

这里提一句,目前在中国儿童心理领域里颇为流行的某些心理疗法,比如沙盘游戏、家庭系统排列都是建立在精神分析基础之上的。精神分析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这些疗法也都看起来高深莫测。我做过一定的研究,个人不看好这些时髦疗法的效果。

还是具体地分析一下曾奇峰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观点吧。

这里需要说一下我做心理研究的思路。我做研究,基本不做大规模的实验(既没有那样的条件,很多东西也是难以做实验的),主要通过自身和咨询的实践,通过谁都可以观察到的常识、事实来验证和检验。读者也可以用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和常识来判断我的观点是否合理。

曾老师的观点有多个,这里只探讨我有异议的部分。

【过度上网的孩子】即所谓的“网瘾”,是孩子在现实层面攻击性被压抑的结果,因此转向虚拟世界。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自由和自主权,内心的攻击力一直向内压抑,最终崩溃而导致行为失控,自制力失控,情感失控。所以心理医生对于过度上网孩子干预的重点不在孩子身上,而应该在家庭关系上。

这个观点的结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如果缺乏自由和自主权的话,孩子可能缺乏自尊和成就感;亲子关系可能就不好,孩子的情绪可能会糟糕,所以可能会通过玩游戏获得自尊和成就感,宣泄情绪。曾老师的论述过程有些深奥、难懂。这就是精神分析的特点,善于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我的观点:如何预防孩子的网瘾

【溺爱不是爱,是控制】父母用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比如一个孩子往前爬着,要去拿一个玩具,母亲立刻就帮他拿过来递给他。其实就是在潜意识里告诉孩子,你是没有能力的,你只能依靠我,你永远离不开我。从小就一直这样的教育,长大后,孩子的潜意识就会是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永远需要依靠他人。

只是根据常识,一般正常人是不会这样想孩子的:你是没有能力的,你只能依靠我,你永远离不开我。这种没有多少根据的猜测也是精神分析的特点,常常有些莫名其妙的对人心理的猜测,反正都归于潜意识,谁也无法证实!

【妈妈的潜意识】一个女孩从小缺少关爱,因为她的妈妈工作很忙常常没空来学校看她。在这个女孩长大也当了妈妈后,也把孩子放在外婆家,往往一周才会去看一次。以深度心理学视角可以看到这个女孩这么做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所有母亲在潜意识里都想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所有母亲在潜意识里都想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这种对人心理的揣测,您觉得靠谱吗?合乎常识吗?

【哮喘是妈妈导致的】幼儿与母亲的关系过于紧密,容易患哮喘。这是因为母亲对于幼儿的照顾让幼儿在潜意识中感到“窒息”,无法呼吸,这样的幼儿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因此很多哮喘的孩子应该做心理治疗。

根据研究,哮喘与心理的确是有关系的,紧张焦虑压抑的情绪会使哮喘加剧。这也是曾老师观点的合理之处。但是归于“幼儿在潜意识中感到“窒息”,无法呼吸”,就有些牵强了。

【叛逆期】根据深度心理学,孩子的叛逆期的说法是不对的。其实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还想以以前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潜意识中并不期待孩子长大,怕孩子长大后就离开自己。如果孩子不反抗,不表现出叛逆,那才是糟糕的事。

这个论述有合理之处:父母还想以以前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确实是叛逆期的原因之一。但是认为“父母还想以以前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是因为“不期待孩子长大,怕孩子长大后就离开自己”,可能就不大符合常识了。

其实这样做,一般只是由于惯性,由于习惯,没有那么多深奥的含义。

【父母的焦虑】父母严格管教孩子学习,这其实是父母把对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传递给孩子。只有看到孩子在学习,才能减轻他们自己的焦虑。而一个除了学习外,什么都不让干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惧怕异性,不敢追求女孩子。爱被压抑在潜意识,意识层面则表现为恨和疏离。

“只有看到孩子在学习,才能减轻他们自己的焦虑”,部分父母是这样的。但是大部分严格管教孩子学习的父母,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严格管教,严格管教的父母也不一定是焦虑的。

一家之言,供大家讨论!

一位妈妈的评论:我觉得您说的有道理,那些精神分析的遇到问题就让你回忆童年的创伤啥的,说实话,很烦。人都是变化的,老拿小时候说事,好像一个万能药方似的。

另外一位妈妈:“哮喘是妈妈导致的”这个说法挺恐怖的,很多孩子得哮喘,我们学过中医的人知道,其中一些是由于带孩子穿的太厚,一冷一热导致的,即不恰当的护理导致的,这种不恰当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更多的基于不知道,这种哮喘是妈妈导致的说法情理上都说不通。何况很多孩子穿多少衣服在中国还真不一定是妈妈说了算的。莫名其妙妈妈们就多了一宗罪,真是比窦娥还冤!
还有一位:我儿子小时候体弱多病,我就是对他呵护有加,他从来没有得过哮喘。还有网瘾问题,我觉得更多是被吸引,和那个什么攻击性被压抑,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没有网络,他们会怎样失控呢?简直是匪夷所思!如果按他的说法来教育孩子,维尼老师,您觉得会怎样呢?我实在想不出。

© 一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