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多数家庭,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每个成员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经常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孩子要的东西都设法予以满足,这对年龄小的婴儿个很然也是应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1岁时,如再不加以注意,孩子会错误地认为,有什么东西,先要给他,或只有他一个人才能享用。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今后就比较难以纠正。对此,家庭每个成员尤其做父母的必须认真对待,因为良好的行为要从小塑造。
工具/原料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开始产生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条件培养他与人分享的行为模式。如吃苹果了,教他将苹果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孩子会乐意去做,边做边说:“大的给爷爷,小的留给自己”。家庭中,每次吃东西时,尤其吃一些平时不易得到的食品,或孩子爱吃的东西.都要教育孩子和大家分享。如果孩子做到了,要给予表扬。为此.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有可能养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
方法/步骤
1、最初的交友。 婴儿和同伴交往有着跤耧锿葡与成人交往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婴儿和同伴交往可以更快提高其交往技能,促进认知能力的筛觐子裆发展。最初,婴儿从父母那儿学习和人交往的初步能力,如见到同伴时,发出声音、向同伴微笑、高兴地拍手、友好地抚摸、关切地注意等。由于对方也是婴儿,他们的反应不像成人那样明显和有目的。婴儿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才能引起对方的应答.使交往顺利进行。与亲子交往比较,婴儿和同伴之间的交往,双方年龄相近.身一i5发展水平类似,社交地位平等。要求婴儿间的社交行为必须是积极和友好的。因为婴儿与同伴交往的情景和场合多种多样,遇到的矛盾和冲突各不相同,婴儿不仅有更多机会学习.练习社交行为,而且还有更多机会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去掉不友好的行为,使之向更加友好和积极的方向发展,以获得同伴的肯定和接受。通过与同伴一起玩耍,可以互相模仿,学会玩具的多种玩法,扩展对物体和事物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认知、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既然和同伴交往如此重要,那么婴儿应从什献垴淄睬么时候开始交友为好呢?研究证明,婴儿早期交往的发展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在6~10个月时.婴儿之间见面,常常互相紧鋈笆珀不理睬,或只有极其短暂的接触,如看一看,笑一笑或抓抓同伴。他们间的交往大多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而不注意对方有什么反应。将近1岁时出现简单交往,婴儿常常用微笑和大笑、发声和说话、给或拿玩具、身体接触(如抚摸、轻拍同伴身体,推和拉等),或走到同伴身旁,玩与同伴相同或类似的玩具等方式交往,做这些的目的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与同伴取得联系.并对同伴的行为做出反应,这就是最初交友的开始。这一阶段家长应创造条件让他有机会接触其他同龄或稍大的孩子,学习交友。婴儿时期的交友经验必将对孩子入托甚至入学后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有重要影响。
3、禁止做不该做的事。 这一年龄段的婴儿,有时会向成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想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如进厨房和玩尖刀等。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哭大闹。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耐心劝阻,说明危险。如果仍然不听,我们要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拿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逗引他,或带他去看画报等,多数孩子用这种“转移法”都会有效。也有少数孩子仍然坚持无理要求,继续哭闹.则应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谁也不理他,让他去哭一阵。等他发泄完毕后.再和他讲理。
4、大哭大闹常常是l岁左右孩子逼迫成人“就范”的主要方式。如果孩子一哭,就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就会使他认为只要自己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他更会变本加厉,愈闹愈凶。孩子就会养成任性和不讲理的坏习惯.以后难以纠正。为此,成人要坚决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点不能迁就。孩子的无理要求被拒绝后要哭闹,对他的健康不会有多大的影响,我们不必为此担心。随后,孩子懂得“哭闹”不能达到目的后.就不会再哭闹了。我们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该做的就不能做,要坚决禁止。也就是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