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观念,成绩好的就比成绩差的学生强,但成绩好的的一定比成绩差的人才价值高吗?这可不一定。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用学生上不上大学为标准,要以学生能不能成才为标准。
方法/步骤
1、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按理说在学校里学习成绩烂衣茫庥好一定比学习成绩差的人才价值高,事实是这样吗?笔者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原来在学校词礅湛锿里学习成绩差但有某种特殊的爱好,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当然进大学)毕业后,在他们爱好的领域内经过自己的钻弄,日子过得很红火;原来在学校里各科成成绩都不错但都不太突出(这样的学生也很少进入大学)日子过得很紧巴。日子过得红火说明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大,社会给予他的报酬就多日子才红火,由此可见成绩差的要比成绩好的人才价值高。日子过得红火的在学校里都是片偏科学生,在老师眼里是没有出息的。从这一社会现象可以看出学习成绩好不见得人才价值就高,成绩差也不见得人才价值就低,由此我们就反思: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失误:只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试想,那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哪一个不是偏科,你能说这些名家们不是人才吗?偏科的名家是人才可偏科的学生为什么就不是人才呢?学生偏科实际上是人性自然的选择,我们对之应该采取呵护的态度,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对那些偏科的学生采取了压制责备的态度,称他们为偏才、怪才,其才能受了很大的压抑,当然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对其成才有一定的好处,但目前老师们总认为学生只有全面发展才有出路,学生在某一领域再有特长那也是瘸腿将军,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成平均发展,这实际上是应试教育思想种下的恶果。
3、下面再对人才做一番探讨。咦筋庑檗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人才呢?所谓人才就是指在某一领域内有所特长,并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可见人才都是在喋笊脎脶某一知识领域内的人才,世界上不存在对所有知识都精通并在所有知识领域内都能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所以凡人才必偏科,不偏科的很难成为人才,当然世界上也有许多多才多艺的学者,能精通好几门学科,可这些学者也只是在他所精通的学科领域内有独到见解,并非精通所有的知识领域。知识、技能就像大海里的水浩如烟海,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有所研究,所以人才必须在自己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在某一知识领域内做深广探讨,所以说只有偏科才能成为人才。
4、而社会对人才是如何要求的呢?是不是必须成为全才才有资格出来服务于社会呢?非也。社会需要的也并不是全才。一个足球运动员只要在球场能得分拿冠就可以了,没必要强迫他对元谋猿人是否能直立行走有精辟的论述;一个农业专家,只要他再夺取农业丰收上有高招就行了,至于他读不读名著《红楼梦》没多大关系。只要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那就是人才,陈景润不一定会写小说,但他照样可以摘取哥德巴赫猜想王冠上的明珠;矛盾先生的数学成绩还不占一般,但这没影响他成为文学巨匠,可见只要是人才,即使他不是全才,照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5、举两个学生加以论证:一个各科成绩都很差,但有一科是惊人的好,于是这个学生就在他喜欢的这一科内刻苦钻研,经过努力在他喜欢的领域内有了独到的发现,最后成为专家;另一个各科成绩都不错,但没什么特长,后来终因成绩平平而大学落榜成为庸人。一个偏科一个不偏科,一个成绩差点,一个成绩稍好点,最后差的成了专家,好的却成了庸人。
6、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其爱好的天地里任意驰骋,不能把它当作瘸腿将军而冷落他、鄙视他,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人才的观念也应该改变,考不上大学的不一定就不是人才,学校教育应该倾向于让学生成才,而不要用考分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