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副省级申论范文和地市级申论范文
工具/原料
纸笔、电脑
方法/步骤
1、副省级——崇尚科学、扎根艺术和古文化用想象力拥抱未来 从互联网+产业如雨后春笋到共享经济遍地开花,从中国高铁自神州大地走向世界角落到“天眼”将触角伸向浩瀚的宇宙,想象力所迸发的能量一次次震惊了国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人因为富有想象力,所以具有穿越未来的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尊崇科学、崇尚艺术、重视对古文化的挖掘,能激活我们的无限想象力,给予我们拥抱未来、主宰未来的能力。 科学是培育想象力的源头活水。科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引领人们从混沌走向清明,从未知走向已知。脱离科学,不仅会引来布鲁诺之火,让民众在疾病来临时将希望寄托于虚空的神灵,也会极大的抑制我们对未来的想象,让人闭塞心灵,让国家、民族故步自封、妄自尊大。只有尊重科学、向往科学,才能引领我们敢于批判、不断质疑,在牛顿的基础上迎来爱因斯坦,在烛光之火后迎来电灯、电话,在取得一次次重大成绩后,仍然保有无限的憧憬和想象,不断寻找新的空间、新的突破,在辉煌中走向更大的辉煌。 艺术是唤醒想象力的灵魂风铃。艺术使自然更完美,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完美。艺术不是技艺,而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脱离艺术的生活将变得物质化、世俗化,脱离艺术的民族,不仅丧失了对美、对情感的追求,也丧失了对未来的无限美的追求。艺术,代表美的精神力量,因为有了对艺术的追求,才延展了人类的无限想象力,于是凭借人力建起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因为有了对艺术的渴望,于是肚里藏下了乾坤,手中编织出如水流淌的古丝绸,笔下绘就了震惊世界的敦煌壁画、唐三彩。有了艺术,我们也就有了无止境的向着无限魅力世界前进的源动力。 古文化是激发想象力的民族之根。古文化,蕴藏着人类无限的智慧和惊人秘密,是保持想象力永不枯竭的源泉。一个丢失了自身古文化的民族,是暴殄天物的民族,也是想象力枯竭、没有希望的民族。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沉淀了祖辈先贤的无尽智慧,也沉淀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人格尊严,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催生了中国人的东方式灵感,孕育了曹雪芹、罗贯中、巴金等一代又一代传统文化大家。庄周梦蝶、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竭泽而渔,蕴藏了值得所有中国人去体味的智慧和美,也给予了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当我们懂得尊重科学、崇尚艺术、重视吸收古文化的营养,也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无穷智慧,不仅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也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价值、中国借鉴。
2、地醍祈喊廴市级:试谈“有”与“无”—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方能构筑美丽城市 当农民走进了城市却失去了活动空间,当城市迎来了繁华却丢失了历史和人居膣默髻僳环境,当人群汇聚却衍生了阶层对立,我们深知:城市功能、空间的有与无,已然成为需要审慎思考和妥善处理的社会性命题。古人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见只有平衡城市居住、公共空间等功能,协调好城市空间、人居环境、历史之间的关系,才能构筑美丽城市,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平衡城市功能的有与无,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当前城市建设中,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景有了,可人没了”却也随之出现,这凸显了城市建设中人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满足。城市开发建设中,不仅应注重景观的生态性,同时应关注并满足人的情感及对活动空间的需求,避免将小区空地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碎片,平衡好住与行的关系。同时,切实转变城市治理思路,完善文体活动室等公共资源的开放、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拓宽开放时限,采取专项经费补贴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方式,满足民众生活对活动、空间、交往的综合性需求,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平衡城市功能的有与无,要以体现城市价值为着力点。居住、商业等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功能但不是全部功能。重商业,轻人文、历史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应将平衡城市的商业功能、传统文化保护纳入规划和常规管理中,摒弃彻底停止商业或者迁走所有居民等思想,通过统筹规划和加强综合管理等方式,保存城市的传统肌理、文化资源,把根留住。同时,更加重视城市本身应有的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跟进人们对城市观感变化的趋势,利用城市边缘地带建设复合化、向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借助城市设计,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让市民在交往活动中逐渐消解对立情绪,以共享、共亲发展理念彰显城市应有的价值,强化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平衡城市功能的有与无,要以理顺城市管理配套为落脚点。城市的发展是看得见的地上工程与地下工程的结合,只有地面繁荣、地下空间有序,才是美丽城市。然而,“拉链马路”“蜘蛛网”等现象成为城市的常态化格局,严重影响民众的工作生活和城市自身的提质发展。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各区域的管理人,形成多元主体的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避免推诿扯皮、难以协调等问题。同时,创新管理体制,以授权组建开发公司、股份划分等方式借力社会资本,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建设主体等问题,实现系统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管理目标,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潜力倍增。 出生在一座空间规划合理,有文化人情历史的城市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障。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坚持统协调、完整,只要能平衡好城市功能的有与无,给人以空间,予城以多维度,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必定愈发稳健,我们的人民也必将愈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