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的“逗你玩”,撮劝丛食单口相声
母亲:“宝宝,妈妈忙去了,咱外边晾的衣服呢。你看着别让人偷了去,有事就叫我。”
鲍衅咬盗宝宝:“嗯”
来了一小偷,对孩子:“几岁啦?”
宝宝:“5岁”
小偷:“你叫什么名字啊。”
宝宝:“我叫小虎”
小偷:“你认识我吗?”
宝宝:“不认识”
小偷:“咱们俩一起玩吧,我姓逗,叫逗你玩,你叫我,叫我。”
宝宝:“逗你玩”
小偷:“好,太好啦。”
小偷拿走了衣服,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褂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好好看的”
小偷拿走了裤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裤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的别叫啦”
小偷拿走了被单子,小宝大声的叫:“妈妈,他拿咱家被单子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母亲:“这孩子。再不老实,我揍你。”
小偷走了,母亲出来了:“咱们的衣服呢?”
宝宝:“拿走啦”
母亲:“谁啊?”
宝宝:“逗你玩”
扩展资料
与传统的叙事艺术(如评书、故事等)相比,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并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由于其创作中对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
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单口相声这种形式在长短并没有规定,有的能连着说几天,有的说一段只要二三十分钟甚至三五分钟,半天下来就能说许多小段。
因此,单口相声又有“大笑话”和“小笑话”的分别。“大笑话”是由许多段“小笑话”组织成的,有点儿像章回体裁。这种形式的内容很多是取材于历史传说(特别是清代的),有的取材于民间流传的长篇故事,如《江南围》《张双喜》《吴三汉抗粮》《马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