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界面库WindowsForms、MFC、WTL、WxWidgets、Qt、GTK综合比较见
方法/步骤
1、图形界面库WindowsForms、MFC、WTL、WxWidgets、Qt、GTK综合比较见下表:
2、GTK+主要用在XWindow上,整个设计的架构和许多概念和MFC以及一般Windows 上的程序开发大异其趣,入门门槛较高,而且最主要的特色是,它用不具有物件功能的纯C 语言,模拟物件导向。所以写起来比较复杂艰涩,而且充满大量巨集,使用和除错都不是很容易,但优点则是可以用C,不需C++,如果和Win32 SDK比较,不会难学多少,缺点是不易上手使用,而且文件比较缺,架构又非常复杂,且提供的东西比起其它无所不包的 library,是简陋了一点,函数命名又臭又长。
3、对于简单的程序,GTK+会显得太复杂,但是当你开始想扩充其它library也都没提供的进阶功能,就会开始赞叹GTK+ 的架构严谨,还有超乎想像的高度弹性。同样的东西要用 MFC来做反而会要人命,并且多国语言的支持良好,内部也全面使用UTF-8,相容性好,要是unicode能够习惯的话,GTK+值得推荐,但不建议 学,毕竟不好学,要用到熟会需要比较久,而且那样很多C++的功能会用不到。GTK+有C++版本叫做GTK–,没用过但看文件觉得,并没有比gtk+简 单到哪里去。因为gtk+本来就是物件导向,所以即使换了c++ 语言,写起来架构还是差不多的。
4、另外,gtk+有Windows版本,但缺点是,执行缓慢,不稳定,而且介面是使用gtk+自己的,不是使用Windows 内建的Native原生图形介面,看起来会不太习惯。MacOSX下可用X11来执行gtk+,但那样出来的程式是长得像UNIX 程序,而不是美美的OSXAqua外观。
5、wxWidgets和MFC最接近,已有十余年历史,命名习惯或架构都高度相似,会MFC几乎不用重新学习。此外,它的物件封装比MFC要好,提供 的功能也多上太多,又跨平台。一般知名的MFC程式都会选择用wxWidgets改写,来快速移植原程式到其它平台,例如 eMule用wxWidgets移植出aMule,xMule,还有在开发中的Filezilla 3…等。而它最主要的特色是,它是跨平台的NativeGUI toolkit,在各种平台上都可写出使用该平台内建Native原生图形介面的程式。在Windows 上就长得跟其它Windows程式一样,在Linux下就使用gtk+的图形介面,在MacOSX下就可以使用华丽的Aqua 外观风格,这点是非常强悍。 不像gtk+到其它系统都还是只能用gtk+自己,缺点是,中文支持在有些地方会出问题,例如剪贴簿的操作,得自己patch,但仍然相当推荐,即使是个 庞大的library,效能依旧不会太差,尤其在Windows上执行速度并不输MFC,与其学MFC,不如学wxWidgets。
6、Qt的功能,应该是这三者加上MFC之中最强大的,文件也很完整,又有RAD 工具可以辅助开发,并且有商业公司做强力后盾。不但有Windows/X Window/Mac版本,甚至还有嵌入式系统可用的版本,稳定性还不错,物件封装也算良好,资源比GTK+ 或wxWidgets多得非常多,而且发行公司提供了相当多范例,算是一家以开放原始码成功营利的模范公司。 知名的KDE整个是用它开发,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和强大功能。缺点是如果你用它开发非GPL 开放程序码的软件,必须以极昂贵的金额购买商业版本。而它的图形介面并不完全是 NativeGUI,只是透过theme去模拟系统上的标准 GUI,所以看起来很像,却会有些地方可以明显看出破绽。执行速度缓慢还有过于庞大则是另一个问题。虽然封装得很好文件也齐全,并不代表它就很容易学。还有一个严重问题是,它写的不是标准C++,它使用的signal/slot机制必须透过Qt提 供的preprocessor,处理过才可以转送给编译器,这部份可能被限定用qmake,算是一个可惜的地方,不过瑕不掩瑜,还是很推荐。忘了说,它内 部也是unicode,多国语言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