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曾磊老师是我国有名擢爻充种的教育专家,是平等思维的创始人。最近,我慕名到其腾讯博客进行了学习。看过一些博文泺粜嗨埘之后,一方面,感到唐老师的许多观点称得上真知灼见;另一方面,也感到他的一些主要观点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争鸣。相信具有平等思维的唐老师对这样的争鸣是欢迎的,因为正如他所倡导的——每个人都会有错误的,讨论有助于观点的全面。
因为对唐老师的平等思维的学习还不深,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恳请唐老师及其粉丝指出。
“学会”的三个标准
唐老师提倡的学会的三个标准是:得满分、熟练化、举一反三。这个标准本身没有问题,只是适用的对象是具有清华水平、素质的学生。当然,唐老师的逻辑基础是:每个孩子,只要他不是天生的大脑有问题,都可以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所以,这个标准是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从逻辑上看似没有问题,但问题是由于多种条件限制,绝大部分孩子是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
我常说:不同的教育方式适合不同的情况。唐老师的标准适合于迫切希望孩子上北大清华、而且孩子基础确实很好的家长,而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这种要求可能是一场灾难。“只要学生没有得满分,就要重新做;只要没有完全正确,哪怕错一个字都要全部重做!”这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是一种过高的要求、过于严格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本来就是现在很多孩子饱受压力、被痛苦的原因之一,唐老师这种标准没有缓解孩子现在的痛苦,而是进一步升级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种看似完美的追求其实是很不完美的。因为我们学习的课堂知识,只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知识的一部分,是我们整个生活中一小部分。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这些事情上,对于学得不是那么轻松的孩子来说,必然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也会影响到生活的幸福。
所以,关键是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情!
尹老师的目标是:不要求考满分,我的理念是:小学,可以考得一般。参考小学的学习——慢就是快,也许这些是更适合于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策略。
过高的标准、要求可能会扼杀孩子学习的兴趣,而适当的要求,孩子容易达到,容易有成就感,对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提倡慢就是快。这也是唐老师喜欢的《道德经》所提倡的:道者反之动。
认真的能力
“认真是一种能力”,是唐老师的名言。他讲:“认真的能力就是一次性把一件事情做到自己能力的顶峰。”提倡培养认真的能力,我是部分赞同的,因为我就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我喜欢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当做自己成长锻炼的机遇,因此收获了很多进步。但是,如果只强调认真,不同时建议顺其自然,是追求完美的表现,也容易造成很多心理问题。参考孩子切忌追求完美,好胜心、自尊心…
强调认真,要求每次都把能力发挥到极致,虽然对提高有好处,但恰恰是唐老师颇有研究的禅宗所反对的“执著”。做得好了,有助于把孩子推得更高;但是稍有不慎,也容易让孩子摔得更狠。致力于孩子幸福的家长,可以参考我的既努力,又顺其自然的核心思维,这是与禅宗“既出世,有入世”的思想是一致的。参考告诉孩子如何树立目标,兼谈我的心…、我对禅宗的理解----精研古代典籍之…
轻松地解决问题。
唐老师认为平等思维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当你用平等思维分析事物的时候,你会发现事物在一点点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当你看到事物真相的时候,你会发现问题的答案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根本不需要再动什么脑子考虑。所以,利用平等思维解决问题,往往是不假思索,在问题出来的同时,答案就已经出来了。”
这个说法是有些道理的。毛主席《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主席说: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所以,如果事情真相都清楚的话,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按照唐老师的定义:平等思维就是不带偏见的思维,就是敏感地洞察事物的各种不同,但不带任何成见地看待一切.......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带自己的情绪和偏见。这样做,可以更好、更真实地看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与松下幸之助所说的“率直的心胸”是相似的。(参考如何做到率直的心胸——认知疗法+习…)不带偏见地看事物,的确会更客观地了解情况,更容易作出正确的决定。我完全赞同。
但是,说白了,平等思维只是不受主观影响、更加客观地看问题而已,虽然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这样就能够不假思索地解决问题,那还需要专业的积累干什么呢?或者,一个具有平等思维的人,不需要深厚的专业积累可以轻松地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吗?显然不可能,也是不客观的。本身就与平等思维背道而驰的。
如果说,平等思维有助于解决问题,提高智慧,我觉得是一个合适的表述。但夸大其作用,我觉得就不客观了。
关于智慧
“从未遇到的问题能够当机立断,而且绝不出错,”这是一种神化的智慧,不是现实中的智慧。我们看一下股神巴菲特,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智慧无人能敌,但他最具智慧的见解是:人要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他几乎不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几乎不去买看不懂的股票。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是更大的智慧。所以,从未遇到的问题自信能够当机立断,而且绝不出错,要么比巴菲特还智慧得多,要么是自信过头了。
而且决定一个事情,需要基于对情况的了解。但是情况总有了解不清楚的时候,也是发展变化的,环境的有些事情也是自己无法左右的,所以在此基础上不假思索作出决定,而且坚决执行,实际上是过于相信个人的力量,而对命运没有敬畏。曾国藩越到老年,越觉得个人力量的渺小,而敬畏命运的强大。(此处的命运是指自己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圣人都是如此,我们凭什么那么自信呢!
总而言之,这种智慧恐怕是不靠谱的智慧,或者是神才有的智慧。至少巴菲特和曾国藩都没有这个能力。